骨感想很,现实很理遇冷丰满
最近在浏览Twitter时,我看到以太坊账户抽象领域的重量级人物John Rising发布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据。说实话,这些数字让我这个老区块链从业者都感到有些意外 - ERC-4437标准的实际采用情况简直可以用"惨淡"来形容。 记得今年3月在丹佛WalletCon大会上,当ERC-4437标准意外发布时,整个圈子都沸腾了。我当时就在现场,能真切感受到那种兴奋的氛围。大家都在畅想"智能账户"将如何改变游戏规则:摆脱繁琐的助记词、简化交易签名流程、大幅提升用户体验...可现在回头看,这些美好憧憬似乎都有些过于乐观了。 Rising通过BundleBear平台的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:每月账户留存率低得可怜,仅有6.89%的用户会在使用智能账户六个月后继续留存。这让我想起早年推广区块链钱包时的情形 - 用户来了又走,留不住人始终是个痛点。 更令人担忧的是支撑整个系统的经济模型。Rising指出,作为核心基础设施的"捆绑商"(bundlers)基本上都在亏本运营。虽然偶尔会有项目方支付超额Gas费的情况,但这就像在沙漠中遇到绿洲一样罕见。 我特别关注到一个数据:平均每个智能账户仅执行了5次用户操作。这说明什么?要么是用户体验还不够好,要么是应用场景太有限。想想我们平时使用传统钱包的频率,这个差距实在太大。 当然,也有人持不同看法。Base创始人Jesse Pollak就认为新技术采用需要时间,他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:"先是缓慢积累,然后突然爆发"。确实,区块链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。 Dune Analytics的数据似乎为这种乐观提供了些依据:8月份活跃智能账户数曾达到42万的峰值。但随后的连续下滑又给这份乐观蒙上了阴影 - 10月份这个数字已经跌到了14.3万。 作为一名见证过多次技术迭代的从业者,我深知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ERC-4437面临的挑战让我想起早期的DeFi应用 - 同样经历过无人问津的阶段,后来却彻底改写了金融格局。 问题的关键在于:这是暂时的低谷,还是根本性的方向偏差?目前来看,改善用户体验和经济模型可能是当务之急。毕竟再好的技术,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,终究难以获得大规模采用。美好愿景遭遇残酷现实
基础设施也难以为继
乐观派的声音
黎明前的黑暗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【市场观察】本周加密货币行情展望: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
- 加密货币的惊险过山车:为什么波动性是成长的必经之路
- 以太坊破纪录背后:美联储的蝴蝶效应如何撼动加密市场
- 稳定币: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黑马选手
- 华尔街巨头对华态度180度急转:亡羊补牢为时已晚?
- 市场狂欢背后:鲍威尔讲话真的在释放降息信号吗?
- MGBX:在牛市浪潮中为你指路明灯
- 索拉纳(SOL)重振旗鼓:多头能否守住关键阵地?
- 从玩笑到传奇:狗狗币为何能在加密货币市场异军突起?
- 从偏见到顿悟:我的链上支付认知蜕变
- 深夜币圈观察:三大主流币种8月30日凌晨操作指南
- 以太坊的逆袭之路:真的能撼动比特币的王者地位吗?
- 【市场观察】本周加密货币行情展望: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涌动
- 8.21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蓄势待发 以太坊抄底时机到了?
- 8.23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比特币与以太坊的疯狂之舞
- 加密货币市场惊魂24小时:比特币挣扎求生,以太坊血流成河
- 央行数字货币的未来:从现金替代品到货币政策新工具
- 货币的本质:一部关于信任与权力的进化史
- 狗狗币距离1美元还有多远?马斯克喊单为何失效?
- 稳定币江湖风云:美元独霸时代或将终结?
- 搜索
-